一座電影資料館的誕生‧四
整理:Pinky & Grace
值得高興,香港電影資料館終被確立 作者:勞敏聲
香港電影資料館,終於有下文了。
市政局已原則上接納文康廣播科的邀請成立電影資料館。估計基本的開館費用約需八百萬元,而每年的經常開支則約為六百萬元左右;有關方面已向馬會申請,希望能獲得四百萬元的撥款,以作開館費用的一半。屆時,市政局將會採用自願送存的辦法,並透過租借、捐贈、購買等途徑,來豐富資料館的收藏。
據悉,今年二月,文康廣播科正式去信市政局考慮為本港設立電影資料館。函中並提出四個可行方法以供市政局考慮,當中包括:(一) 接納邀請:(二) 接納邀請,但與區域市政局合辦:(三)推卻邀請,但表示如電影資料館以獨立組織方式運作,則願意在財政及管理方面予以支持;(四)推卻邀請。經市局轄下的文化委員會商議後,一致贊成首項建議。
建館的大前提被確定後,在未來兩三個月內當局將與有關方面及電影界接觸,以便進行更深入的探討。而事實上,資料館能否順利誕生,端賴電影界及各方面的支持才成。消息透露文康廣播科已向市政局表明立場,在現階段下當局是無法在短期內承擔是項計劃的。換言之,若市政局同意建館,則有關開支就必須由該局負擔,而在零點増長的政策下,市局或許有需要犠牲其他經批准及有價值的工作了。
不過必須要正視的是,擾攘多時的香港電影資料館已拖至不能再拖的地步了,若然一再拖延肯定更多的電影文化藝術會就此埋沒於無聞中。據調查所得,自1946年以來,本港共攝製了七千五百齣電影 (現時每年還以百部在遞增中),而當中百分之四十到六十的電影經保存下來,可惜的是四十到五十年代的製作大部份已經散失,而所有戰前的影片亦已蕩然無存。至於保存下來的,亦非表示完整無缺,部分雖說存放在受控制的溫度、環境裏,但事實上儲存方法根本未符合儲存影片的國際標準,即維持在攝氏五至十度之間。那麼存放在沖印公司或一般倉庫中的,環境就更加惡劣了,致命傷便是香港那炎熱的氣溫和高濕度。
為要提供適當的保存環境和人手,預計基本開館費用會在八百萬元左右。而當中估計資料館並非一獨立建築物,只屬某大型建築的一部分,不過必須備有一座面積約一千平方米且經特別設計的影片倉庫。
市政局議員文世昌表示,當局於89年曾委任加拿大國立電影資料館的Sam Kula就成立香港電影資料館的可行性進行調查,研究結果指出電影資料館不但可行,且是有此必要。由是可見建立資料館是可等迫切的問題。但他强調,未來的資料館絶對不會淪為影片的倉庫,它的主要功能是收集,修復及保存瀕臨散失的影片,然而絶非單一的為電影界服務,而是着眼於整個社會,所以收藏的都是經過仔細篩選的,希望大眾可透過資料館而獲益,能從中享受到香港的電影文化藝術。
除經費以外,有關影片的版權問題亦是市政局必須考慮的因素。據知至今尙存的六千五百部影片中,只有二千二百部清楚知道版權誰屬,故恐防有侵犯版權之嫌。不過,相信問題不難解決,因當中並無涉及任何商業利益,故資料館應毋須負責繳付任何版權稅。但若然資料館供放映之用而又收取門票的話,則有必要對其利潤負責,同時亦有被起訴之嫌。
雖然版權問題仍有待商榷,但這只不過是日後的一個商議課題,目前最重要的還是電影界應作出積極的回響,好讓香港電影資料館能獲得更大的支持,順利誕生。
原刊於《電影雙週刊》,第318期,1991年6月13日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